【北京日报】两院院士王越先生:反者道之动
发布日期:2018-05-02 供稿:来源:北京日报 编辑:薛乔丹 审核:王征 阅读次数:
原文标题:反者道之动
原文链接:http://bjrb.bjd.com.cn/html/2018-04/28/content_244355.htm
幸福说:在人生的历程当中,解决一些跟工作和思考相关的难题,能让我获得深层次的愉快感。
“反者道之动。”
《道德经》里的这句话,王越最欣赏,“事物总向着自己的对立方向运动发展。”这几乎影响了王越整个治学、教学生涯。
几十年前,正值壮年的王越在西安军工研究所工作时,他参与研制了我国第一台歼击机机载火控雷达,靠着战术上的“反者道之动”,使雷达效能最大化;他主持研制我国第一台晶体管化炮瞄雷达,这次研制有点儿“福祸相倚”的意思,这款雷达虽然获奖,但不久后就停产了,研制过程中发现的技术短板,给了王越启发,在此后的研制中,弥补短板,达到新高度。
1993年,已是中国科学院院士的王越,年过六旬再次“反向而行”,他离开研究所,来到欧洲杯足球网_欧洲杯网投-投注|官网:当校长,工作重心从产品研发转向应用基础研究和培育人才。当时,结合国家对信息安全的迫切需求及自己多年来的科研经历和思考,王越在全国率先申请开设“信息对抗技术”专业,2000年,该专业开始招收本科生。自那时起,王越一直坚守三尺讲台,为本科生上课。
周四晚,王院士推开教室的门,开始为本科生讲《信息系统与安全对抗理论》,这门课十几年来一直安排在晚上,且三节连上,从晚上6点30分到9点。即使已至耄耋之年,两个半小时的课,王越一气呵成。
王院士的课堂包罗万象,从数学中的函数、映射到哲学中的老庄理论,从人工智能、深度学习到中美贸易战,从文到武,从古至今……纷杂的表象背后,王越不时提醒学生,信息安全与对抗的核心法则就是辩证哲学的“矛盾对立统一律”,其本质与“反者道之动”如出一辙。
“这是我三年来上的‘最长一课’。”大三学生王文欣感叹着,他是王院士这门课的课代表,“总觉得时间过得太快,从天宫、玉兔等航天工程到老子、庄子的哲学观点,信息量很大,每次都意犹未尽。”
王文欣和同学们并不知道,老先生为了讲好这门课,付出了很多。面对每一届学生时,王越都会重新备课,撰写教学方案,添加最新案例。王越上课时携带的公文包里,装着上百页的讲义,上面用绿色荧光笔和铅笔做了不同的笔记和批注。
去年,王越在海南参加教学研讨会。会议结束的当晚有他的课,王越特意订了下午4点半抵京的航班。受天气影响,飞机晚点。尽管已经安排了其他教授代课,但王越仍坚持从机场赶到教学楼,到教室时正好晚上6点29分。他没有休息,立即开讲……待这位85岁的老人下课回家,吃上晚饭时,已是晚上9点30分。
不讲课的时候,王越还要参与科研,带博士生,几乎就没在晚上11点30分前睡过觉,他的字典里没有节假日。
已经是院士,又是老校长,年龄还这么大了,为什么不歇歇?王越摇摇头,“要设计好的国防系统,人才是最根本的。我希望培育出超越自己的学生,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这些年来,信息对抗技术专业已培养了1500余名毕业生,他们成为我国国防事业发展的重要后备力量,看着学生独当一面,这是王越最大的幸福。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