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杯足球网_欧洲杯网投-投注|官网

图片

【环球时报】首次入轨!中国民营火箭零的突破


原文标题:首次入轨!中国民营火箭零的突破

原文链接:http://www.jdqu.com/html/ckxx/2019/7/26/1299304-8.html

  7月25日13时整,这是将在中国航天发射史上被记住的一个里程碑时刻:中国民营运载火箭实现了零的突破。北京星际荣耀空间科技有限公司(下称“星际荣耀”)的“双曲线一号”长安欧尚号运载火箭当天在中国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将多颗卫星及有效载荷精确送入预定300公里圆轨道。谈到民营航天公司,美国太空探索技术公司(SpaceX)被业内视为最成功的案例。星际荣耀本次发射成功,是否意味着中国版SpaceX的时代也即将到来?

  技术含量很高的突破

  据《环球时报》记者了解,星际荣耀这次发射创造了中国民营商业航天历史上的三个首次:中国民营商业航天运载火箭首次成功发射并高精度入轨;中国民营商业航天首次一箭多星发射入轨;中国民营商业航天首次实现太空广告并视频回传。

  从神舟系列载人飞船,到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天舟一号货运飞船,《环球时报》记者曾现场见证过多次航天发射。而25日在距离发射场数公里的位置看到“双曲线一号”火箭腾空而起的瞬间,激动之情油然而生——我们对中国民营火箭成功发射的这个时刻已经期盼很久了。

  星际荣耀副总裁姚博文在发射成功之后向《环球时报》记者介绍说,该火箭采用三固一液的四级串联构型,是截至目前中国民营航天起飞规模最大、运载能力最强的运载火箭。本次任务的圆满成功,表明星际荣耀全面掌握运载火箭总体及系统集成、固体及姿轨控动力、电气综合、导航制导与控制、测试发射、总装总测及核心单机等软硬件核心技术,具备运载火箭系统工程全流程、全要素的研发与发射服务能力,正式启动商业运营。

  中国航天技术专家黄志澄25日对《环球时报》记者表示,星际荣耀这次成功发射入轨是中国民营航天发展的里程碑,为民营商业航天开辟新局面,也为民营公司发展较大型液体火箭奠定了技术基础。同时,一家民营航天公司发射成功,并不说明其他民营航天公司就没有了发展空间。商业火箭技术的发展将开拓出太空旅游等更大的航天市场,为中国航天的技术创新提供更多活力。

  中国航天专家、小火箭联合会创始人邢强认为,这次成功发射将使商业航天发射产业进入快速发展期。民营运载火箭在今后的低轨星座建设、物联网卫星星座建设,尤其是大量的技术验证卫星的发射任务中,将会承担重要使命。

  入轨只是一个起点

  在此之前,多家中国民营航天公司也曾进行过运载火箭入轨发射尝试,但均未成功。谈到运载火箭入轨难度时,邢强解释称,入轨是运载火箭的“圣杯”,因为火箭飞行时间长、涉及多次分离动作,对火箭的弹道和姿态控制能力来说都是很大挑战。

  对于未来发展路径,姚博文透露,本次发射任务的圆满成功掀开中国民营商业航天的新篇章,也使中国成为继美国之后第二个拥有独立研制和发射运载火箭民营企业的国家。他透露,预计至2020年末,星际荣耀将完成“双曲线一号”后续5次发射任务,形成小型固体运载火箭的规模发射,并开启向大规模商业发射的征程。目前,星际荣耀15吨级液氧/甲烷变推力火箭发动机——“焦点一号”已经完成整机200秒长程试车;基于“焦点一号”构建的“双曲线二号”可重复使用液体运载火箭,预计将于2021年进行首飞;基于100吨级液氧/甲烷变推力火箭发动机——“焦点二号”构建的“双曲线三号”可重复使用液体运载火箭将于2023年进行首飞。

  中国版SpaceX?

  不可避免的,星际荣耀这次发射成功会被外界拿来与美国SpaceX公司相比。姚博文表示,星际荣耀和SpaceX主要的差距,不是技术差距而是商业氛围,也就是商业生态和产品供应链是否已经完善。我们和SpaceX最大的差距,是在商业模式和技术创新领域能否可以做到那么低的成本,能否像它一样承担那么多的卫星发射任务,并且把发射做成一个赚钱的生意。

  黄志澄认为,由于发展阶段不同,目前中国民营火箭公司和SpaceX存在一定差距。SpaceX公司是2002年建立的,距今已经有17年时间,而中国目前这批民营火箭公司基本上是在2015年之后建立的。其次,SpaceX公司的快速发展不仅仅依靠自身的资金与技术创新,美国航空航天局(NASA)和美国军方为它的发展提供了大力支持,特别是美国军方和NASA通过预订合同的方式为SpaceX公司注入资金,并无偿提供了一定技术支持。从这个角度来看,中国民营公司想要达到甚至超过SpaceX公司需要一定时间。他也强调,在欢呼本次发射成功的同时,也要看到中国民营火箭还存在很多挑战,比如在保持技术创新能力、打造完整供应链以及提升市场开拓能力方面还有很多任务要做。

  邢强认为,中国发展商业航天面临着和美国非常不同的环境。但只要政策允许并且资金充足,以中国航天几十年的技术积累和中国航天科研人员的智慧与勤奋,我们会发展出一个有着足够创新能力的商业航天产业,为太空领域的基础设施建设的需要和人类太空探索的需求提供强有力的中国支撑。

  据《环球时报》记者了解,在这次“双曲线一号”送入太空的多颗卫星中,还隐藏着一个“黑科技”——“欧洲杯足球网_欧洲杯网投-投注|官网:1号”卫星上的“空间帆球技术”。

  “欧洲杯足球网_欧洲杯网投-投注|官网:1号”卫星的总体研制机构欧洲杯足球网_欧洲杯网投-投注|官网:介绍说,这颗科学技术验证卫星的个头很小,直径为500毫米,质量只有3公斤。但它将对创新性的“帆球技术”进行科研验证。

  据《环球时报》记者了解,这是国内首次在太空发射任务中使用和验证空间帆球技术。帆球技术及基于帆球的柔性轻型航天器技术,是将柔性材质的航天材料以折叠方式存放于卫星舱内。卫星入轨之后,释放柔性材料并展开膨胀成为球状,球状结构的体积大于卫星数倍,如同为卫星展开一面“风帆”。这样的帆球可以作为卫星的太阳能电池板,未来也可以作为卫星通信的大型天线。相较于传统卫星的太阳能电池板和天线,帆球技术具有质量轻、体积小的优势,也将有效地减轻航天器电池质量,是未来卫星技术的发展趋势。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