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杯足球网_欧洲杯网投-投注|官网

图片

【中央电视台】王小谟:喜欢京剧梅派 大学时演过《三不愿意》


 来源:中央电视台    编辑:党委宣传部 杨扬

    1月28日《新闻直播间》节目播出“国家最高科技奖得主——王小谟”,以下为文字实录:

解说:气势磅礴的空中梯队呼啸而至,受阅的12个梯队共151架飞机,率先飞过天安门广场上空的是多机编队的领队梯队,带队长机是“空警2000预警机”,蓝天骄子,携雷霆之势,展空中雄姿。
主持人:这段画面估计看了以后很多人都会带来一种回忆,而且是很激动的回忆,那继续我们的特别直播,刚才看到的这段录像是2009年,我们新中国成立60周年阅兵仪式当中,我国自主研发的预警机飞过天安门广场时候的场景,可以说真的是非常令人振奋,当时他在空中梯队里,预警机是第一个出发,从这个出场顺序,其实我们就可以看出预警机在防空军事装备当中的重要性了,今天获得国家最高科技奖的另外一位院士,王小谟院士就被业内成为预警机之父,这预警机到底是什么,他被称为叫做空中帅府,是名副其实的空中移动指挥部,他可以在几百公里外的空中直接来指挥三军协同作战,这正应了那句话,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
记者:在我身旁的这个庞然大物,就是我们国家自主研制的预警机,空警2000的模拟试验平台,他主要分为两个部分,一个是载机,目前采用的是俄制的伊尔76,第二个部分就是任务电子系统,也主要是由他来完成作战任务的,而其中的核心部分就是电子雷达系统,您看到的机身上方所驼的这个大蘑菇,就是它的雷达罩,这个雷达罩是采取的三面震这样一个结构,是由王小谟院士在世界上首次提出来的,三面震每一面是监测的角度是120度,那么三面就是360度,形成了一个全方位的监测。
解说:预警机是现代信息化战争的核心装备,有了他就像是给我们的各个作战单位都安上了千里眼和顺风耳,那么为什么把雷达装到飞机上就能发挥这么大的作用呢?
王小谟:飞得高才得看得远,因为地球是圆的,因此的话它能看到三四百公里以外很低的飞机能看到,这样的话等于整个很大一个半径的东西我们都能掌握它们的空行,飞机有非常高的机动性,特别是我们国家现在要保卫边疆,保卫这个领域,那么需要在那个地方指挥的话,那么就需要非常机动的指挥所,像美国人的话,几场局部战争都是把预警机飞到了上空,在现场指挥的。
解说:无论战场在哪个区域,预警机就像是空中移动的眼睛和耳朵,在几百公里的范围内,能同时监测一百个目标,他不仅仅是背着天线的飞行雷达站,还肩负着指挥海陆空三军协同作战的指挥任务,是名副其实的空中移动指挥部。
王小谟:曾经有一个美国飞行员讲过这么一句话,没有预警机上天,我是绝不去飞行作战,因为飞机飞到天空以后他不知道敌人在什么地方,这么大一个空间,要导航,要导航就必须知道敌人在什么位置,我们在什么位置,我们应该怎么去打击(对方),这些东西都是我们预警机要做的一些事情。
记者:现在可以说我就和预警机零距离接触了,那么因为技术保密的原因,我也只能走到这里,在机舱里面其实他就是一个就像一个很大的房间,里面有很多的操作平台,我们的预警机监测到的各种战场态势信息会及时汇总到这些平台上,让我们的指挥员和引导员根据这些信息向作战单元发出指令,完成作战任务,为了让大家有一个更好更舒适的工作环境,这里也采取了一些环控措施,就是让温度、湿度还有噪音都是在一个可控的范围内,大家可以有更好的一个工作环境,同时我们的预警机其实就是相当于把地面的指挥部搬到了空中,用他们自己的话说,这里就叫做空中帅府。
王小谟:现在的话,一个是在我们本土,本土这个应急指挥,还有一个目前对我们国家,比如说南海、钓鱼岛,你跑那么远去你怎么指挥,你没有预警机你行吗,肯定能够发挥非常大的作用。
记者:曾经有一位军事界的专家说,如果有了预警机敌方没有预警机,哪怕我们的飞机是他们的一半的数量,我们也能打赢这场战争。
王小谟:对,是这样的,为什么呢,就是说我们知道你的部署,我能看到,你看不到我的部署你不是打瞎子吗,瞎子打仗吗。
解说:在现代,信息化战争中,通讯问题也是决定胜败的重要因素,预警机就像是空中的信息收发室,让空中、地面、海上各个作战单位耳聪目明,对于来自预警机的指挥命令或信息,还被他们起了一个好听的名字,叫做空中短信。
王小谟:我们在地面上打移动电话非常方便,它是有光缆,我要上去以后看的很多东西我怎么给军舰、飞机去协同呢,那么这些东西都是直线距离的,我要有一个东西把它都串起来,天上得有一个东西,那么这个东西就是预警机,所以它能够实现各种武器平台的协同,它也是一个通讯枢纽。
记者:我们国家自主研发的预警机,主要分为两类,一类就是您在我身边看到的这个空警2000,它续航能力更强,性能更加优越,还有另外一种轻型的预警机,叫做空警200,在外观上也非常好识别,他机身上方的雷达罩,外观就像是一个平衡木,那么他最大的特点就是从载机到任务电子系统,所有的这些环节都是由我们国内自主研制生产的,那么预警机系列化发展的主动权已经牢牢掌握在了我们自己的手里。
主持人:这个段落我们还是从打开证书开始,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证书王小谟荣获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特颁发此证书,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胡锦涛2013年1月18号,此刻王院士就坐在我们的演播室中,王院士欢迎您,也祝贺您,很快乐的一天,拿着这个沉甸甸的证书特别开心吧。
王小谟:是的。
主持人:您今天刚刚听说自己得了奖以后,做的第一件事是什么?
王小谟:做的第一件事是告诉我们的同事,我们这个项目国家是非常肯定,我作为代表能够评上这个奖。
主持人:您首先是跟同事分享的这个消息,没有跟家里人通报一声?
王小谟:没有,我正好出差在外边。
主持人:当时得到这个消息的时候,人在外地的?
王小谟:在外地的。
主持人:特别开心吧?
王小谟:特别开心,很激动,不管是开心是比较激动。
主持人:您今年是75岁。
王小谟:74.5。
主持人:还没到75呢,我给说快了,74.5岁这在所有的获得这个奖项的获奖者里,您是最年轻的了吧?
王小谟:获奖不是最年轻,获奖可能还有王选,可能也比我还小。
主持人:比您小。
王小谟:但现在在整个当中我可能年纪是最小的。
主持人:您现在是最年轻的,所以我不能叫您王老师,我叫您王院士。
王小谟:行,叫什么都行。
主持人:王老师您看,我们知道预警机因为当时在60周年国庆阅兵式上的时候,您是在看台上,看到咱们的预警机这个是2000,这是200,因为当时这两架预警机亮相了以后,我们还特别有一期做节目的时候,当时我记得我在直播里说这两个区别特明显,一个身上背了个蘑菇,一个身上背了一平衡木,您当时在看台上激动的是落泪了。
王小谟:是的。
主持人:那时候落泪,我觉得也不仅仅是一种激动,可能特别复杂,就是自己的心血突然有一天你觉得是一种成就。
王小谟:是这样,就是经过了这么多艰难困苦,最后做出来了,又飞过了天安门,所以觉得特别高兴,激动。
主持人:其实对于很多我们这些普通的老百姓来讲,2009年阅兵式上才知道我们自己有预警机,之前其实是大家没有想到的,这个预警机对于我们来讲是一个很新鲜的概念,我们知道咱们国家预警机的这种研制经历了40年,这40年当中我听到你们有一个说法,把预警机叫做中国的争气机,这个争气不是说蒸汽火车那个蒸汽,是争口气那个争气,为什么叫做争气机?
王小谟:因为预警机的技术是比较复杂的,国外的人都认为我们搞不出来,特别是给我们设了种种条件,看不起我们中国人,特别是我们在对外合作当中,别人还说不能跟中国人做。
主持人:您指的对外合作是什么?是共同研制开发?
王小谟:对。
主持人:还是买卖呢?
王小谟:是共同研制开发,但是也有掌握核心的一部分,我们作为另外一部分,他们认为不是核心的部分,他们认为对我们一实行新闻一卡我们就做不出来了。
主持人:当时实际上我听说是我们已经签了合同了,就是我们跟合作方两个国家已经签署了合同。
王小谟:签署了合同,而且已经做的一定程度了,回来给了一个强国就知道这个事了,说到这个事就施加压力,就说不能让中国人有预警机,这是他们最重要的一个应该说是战略,也认为他们跟我们一卡以后,中国人从此就不会有预警机了,起码要推迟很多年。
主持人:所以当时干涉了以后,跟我们合作的那个国家是做出什么样的反映呢最后?
王小谟:做出什么反映呢,跟我们应该讲赔礼道歉第一个,第二个是给我们做了赔偿。
主持人:道歉归道歉,赔偿归赔偿,但是合作不再合作了。
王小谟:不再合作了。
主持人:也就说我们的研制工作戛然而止了。
王小谟:在这个时间,我们有一些自力更生的精神。
主持人:所以必须要自力更生了,不自力更生也没有办法了,所以在2000年的时候,2000年的时候在外方单方面撕毁合同,中国的预警机事业又面临停滞的困境之际,王小谟就向上级建议,说我们要立足自主研制国产预警机,而不久国产预警机由此也正式立项成为了举国之力推进的重点工程。
解说:为了培养国产预警机事业的后续力量,在接下研制国产预警机的重任后,王小谟坚决要求选用年轻人担任总设计师,而自己担任预警机研制工程总顾问,全面指导和帮助总师系统对型号技术方案的确定和工程设计,预警机研制团队实行711工作制,也就是每周工作七天,每天工作11个小时以上,很多人连续几年都没有在家度过一个春节,在这样的高强度工作下,国产预警机研制成功用了不到十年时间,走过了西方几十年的道路,在众多关键技术指标上,超过了世界上最先进的预警机主流机型,美国的E3C,在国际上产生了巨大影响,在我国历次重大军事演习以及奥运、世博、亚运、安保等重大活动中,空警2000均以优异的性能出色完成任务。
空警2000、空警200国产两型预警机,创造了世界预警机发展史上的9个第一,突破了一百余项关键技术,累计获得重大专利近30项,是世界上看得最远、功能最多、系统集成最复杂的机载信息化武器装备之一。现在,我国已经成为世界上继美国、瑞典、以色列之后的第四个能够出口预警机的国家。
主持人:现在说起来这些成就,了解了之前的历史就会觉得特别的激动,因为我知道王院士,咱们国家其实预警机是我们几代人的期望和梦想,所以今天取得这样的成就,我们就会格外的由衷的自豪,但您在当初比如说经历了我们合作方外方撕毁合同,然后项目一下面临没有可往前走的路,然后自己摸索出一条路,肯定特别难,经历最难的时候是什么时候?
王小谟:最难的时候。
主持人:我听说甚至项目都有可能被下马了,团队也解散了,真有这样的事吗?
王小谟:这个事倒还没那么严重,就说我们还是有种种的困难,比如说我们都想的很好,坐上来第一次飞上天,我也上了预警机看,就傻了,因为我是做雷达的,我们在地面雷达都是往天上看的,天上比较干净,结果我们从预警机从天上往地下一看,全是东西,一片模糊,虽然我们已经坐了很多准备,说怎么这个提取什么,但是思想准备是不足的,在这个情况下到底怎么办,我们也是很多技术人员我们这个团队。
主持人:那时候你们团队有多少人?
王小谟:我们做这个预警机的话,我们自己上了工程以后,加起来有一百多个单位,一千多个技术人员。
主持人:那个时候就有一千多技术人员。
王小谟:有了。
主持人:当时是您在统管吗?老大、老板,您说了算,是吗?
王小谟:在后期我已经交给年轻人当总设计师了。
主持人:但那个时候,您还是引领这个研究的方向。
王小谟:对,我是总顾问。
主持人:总顾问实际上就是掌握核心发展方向,应该说您是属于决策人,那个时候就像您说的描述的,面临那么困难的境界,这怎么办,就没有想到这该怎么往下发展,怎么办呢?
王小谟:首先第一个是国家的支持,国家需要,就是一个国家需要我们争口气,第二个国家部队确实急需这样的装备,我们必须在规定的时间内把这个拿出来,那么国家给我们各种各样的条件,我们创造的非常好,我们如果不把这些东西弄出来,我们很对不起国家。
主持人:怎么坚持怎么克服?
王小谟:另外的话,我们是电子科技集团,这么多单位一起来协同作战,对于专门的问题主要就是我认为也是暂时的,因为我们以前没有搞过,第一次搞,第一次总是有想不到的问题,你想的很好都很完美,一上去以后肯定就不完美了,这种事我们碰到很多,比如说我们软件,几百个软件几百台计算机,一连起来就不行,经过非常的努力,说说容易,要做起来找一个毛病也是非常难的,肯定最后就能出来了。
主持人:其实今天看您笑着讲这些,似乎这个过程经历的也挺容易,但实际上是特别的不容易。
王小谟:是不容易的,就是为了最后我们搞预警机,我们年轻人的团队,5年期间,一个春节都没有休息过,礼拜天也都干,就是一直这么干下去的。
主持人:特别的辛苦。
王小谟:又辛苦责任又重大,又需要解决很多难题。
主持人:而且希望自己步子能迈得快一点。
王小谟:对。
主持人:其实我们今天说我们要分享的是我们获奖的院士的科学人生,说到人生,真是王院士也是遇到了很大的坎,就在预警机研制项目慢慢的接近尾声的时候,突然传来了噩耗,说王小谟先生突然遭遇到了车祸,而且还检查出患了癌症。
解说:2006年,预警机刚刚完成第一次试飞,王小谟突然遭遇车祸,腿部粉碎性骨折,住进医院又被检查出淋巴癌。
王小谟:我得了癌症以后,首先第一概念就是我要死了,完了以后我就想想跟家里人讲,我说这得安排安排后事,他们说别着急别着急。
解说:这一连串的噩耗令王小谟的同事们焦急万分,但王小谟自己却十分坦然,王小谟的学生曹晨去医院看望他,在病房外犹豫了半天不知如何安慰,却听见病床上的王小谟陶醉的拉着胡琴,完全让人联想不到他是一个连遭不幸的老人。
王小谟:因为我也没有什么感觉,几个化疗做完了以后我做的时候也很好,这是一个,第二个呢我想人生嘛,总有死的那一天,所以当时听到这个(消息),第一反映是我要死了,第二个死了也不太遗憾,该做的事也做了不少了,反正早一点晚一点也没什么了不得的。
解说:但同事们来看望他的时候,谈的最多的还是预警机试飞的情况,他同项目组研究试飞数据、主持对外演示方案商讨谈判策略。
王小谟:我当时也是跟他们说,我生病呢就是吊吊水,吊吊水也很难受的,在那儿一躺躺八个小时,动也不能动,我说你们来跟我说一说以后呢还缓解我精神压力呢。
解说:在病床上,王小谟和他的团队一起制定了下一代预警机作战体系的研制方向,他的这种勤奋、坚忍和豁达的精神,深深感染着大家,病情稍有好转,王小谟就又返回热火朝天的试验现场,忙碌中惊喜传来,主治医生打来电话,告诉他已经完全康复了。
王小谟:我的目标是干到80岁,脑袋要糊涂了就别干了,现在还没糊涂就是,因此的话还想在预警机和雷达事业上能够为我们赶上国际先进水平,做到国际领先再贡献一些力量。
主持人:在癌症治愈之后,王小谟院士又马上回到了自己的工作岗位上,其实同事们对于他的这种魄力坚持可以说一点都不意外,在同事眼中,王小谟就是这样一个自强、敬业、不向困难低头的实干家。
匡永胜:我觉得他有这个胆子,不是说一点把握都没有,就是敢干而且实干,那个时候他就是亲自跟我们一起加班加点,晚上都是搞到一两点钟,他能出点子的,有很多东西都是在实验的过程当中他提出来的一些东西。
解说:中国电科38所原副所长张德骞,大概是跟王小谟共事时间最长的同事了,从认识到接触到一起工作有近40,在他看来,只要跟王院士合作,总能成功。
张德骞:我跟他从38所第一个产品,第二个产品到第三个产品,每一个产品最后都是成功的,所以以后到北京,我们信心就比较足了,只要有他在,我们一般都比较放心、安心,和他在一起合作共事,不论中途怎么样,是成功还是受挫折,最后都能成功,所以有一种眷恋感,就是和他在一起做事情总是能成功。
主持人:刚才我们在这个片子当中也看到,提到了在2006年的时候,其实是在王院士生病住院的两个星期之前,预警机就已经试飞了,当时试飞的结果怎么样?因为我听说美国智库当时有一个评价特别高,说已经超出了他们的E2C和E3C的预警机的水平,那就代表着最先进的了。
王小谟:对,应该是这样,就是包括我们获奖的时候评价也是这样的,我们认为我们这个装备比他们现在也是世界主流的装备,E3A要好,全面的比他好,但是我们没有敢讲我们是整个技术水平领先,我们讲装备比他领先,因为他搞的比我们早,我们搞的晚一些。
主持人:对于您来讲,当时看到美国智库的评价,是不是有一种扬眉吐气的感觉?你看当时卡着我们的脖子。
王小谟:是。
主持人:那么看不起人。
王小谟:是这样,我们当时搞的时候也是争这口气,就是你不是说我们搞不出来吗?我们就搞出来看看,我估计他们鼻子都气歪了,他们认为我们这个不行那个也不行,包括我们跟国家合作的时候,他也认为我们好多东西做不了,其实我们很多东西我们自己也能做。
主持人:当时知道这个评价以后,对于你们来讲肯定就是一种非常大的一个肯定,知道我们的确是有这个能力,而且我们的确能做出来,这是一种特别让你们振奋的东西,当时那种兴奋或者说你们更期待得到一种什么样的认可对于你们来说是最重要的?因为您刚才也提到了,项目在研制的初期是与国家的支持、政策的支持是分不开的,那发展到这个阶段呢?
王小谟:发展这个阶段就是如果我们的使用部队说我们好,那我们是最高兴的,美国人说好说坏跟我们关系不大,就是我们拿到部队,部队说你这个好,我们就高兴了。
主持人:您现在下一步的工作方向是不是也有一些又推进新的方向出现了?
王小谟:这是肯定的,因为我们是搞电子的,我们电子发展的非常快,就是每一个两三年就换一个周期、换一个周期,另外我们是跟敌人在对抗的,道高一尺魔高一丈,那么我们做出这个最先进,他可能要想出很多办法来对付我们。
主持人:没错。
王小谟:我们现在就不能掉以轻心,我们做这个好的东西就行了,后边他会采取什么招,我用什么招在对付他,这样的话在这个斗争中我们希望走在前面,我们就掌握主动了。
主持人:所以说现在的战争就是一种电子战争,就是一个信息化战争,所以你们必须也在这个方向上继续往前走。
王小谟:是这样的。
主持人:我们今天说到科学人生,我还想特别问一些您平常的业余生活的事,因为我从面部表情我只是揣测,我看到王院士是一个特别快乐的人,我不知道您平常,因为我们知道科研工作都是一个很寂寞甚至很枯燥的这样一个过程,在整个工作过程里头,你是靠什么东西来调剂自己的?我听到一个消息,我不知道是真是假,我听说王院士在大学的时候加入过京剧社应该叫。
王小谟:对。
主持人:还入过摩托队。
王小谟:对。
主持人:你现在还骑摩托吗?
王小谟:我现在开车,不骑摩托。
主持人:那个时候骑的是什么摩托?
王小谟:加瓦。
主持人:你看我都不知道加瓦车,加瓦车?
王小谟:就是捷克的那种。
主持人:一种老式的摩托。
王小谟:还可以做新式的。
主持人:您到多大的时候就不再骑摩托了?
王小谟:那就是参加工作就没条件了,在学校他有摩托队,有几辆车给我们学生去练,参加工作就不行了。
主持人:参加工作。
王小谟:参加工作对我还是有用,我们搞雷达有很多车辆,当时这个找不着司机就自己偷偷摸摸开一开,那会也没驾照,现在就正规了。
主持人:反正有点技术,反正自己也是大着胆子可以去尝试一下,这是受工作可能会有一些限制,但是京剧的爱好不用受限制?
王小谟:京剧是不受限制,京剧现在来说时间少了,在工作最紧张的时候就是没时间去调剂,稍微空闲一些还是喜欢看。
主持人:您喜欢哪个派?
王小谟:喜欢梅派。
主持人:您喜欢梅派。
王小谟:对。
主持人:我最熟悉的其实也是梅派,您是可以算到票友级别吗?
王小谟:算不到。
主持人:我听到您的嗓音特别好听,您是不是也经常现在还会调两嗓子唱一唱?
王小谟:不会,我早就不太唱了,早期的时候小孩嗓子好,所以可以唱,现在年纪一大了以后,我就改成拉胡琴了。
主持人:还会拉胡琴。
王小谟:拉胡琴。
主持人:您这嗓子当时在大学的时候,唱什么?唱那种角?
王小谟:我们演过《三不愿意》。
主持人:我还真不知道,《三不愿意》,还有什么?比如说我们耳熟能详的曲目您演过吗?比如说《贵妃醉酒》。
王小谟:没有,那是京剧里面难度比较大的水平。
主持人:您愿意给我们唱两嗓子,让我们感受一下科学家的业余生活吗?
王小谟:现在这个嗓子五音不全了已经。
主持人:我想一定是您客气,因为我们在科学家身上感受到这样一种共性,就是干什么都特别的认真,而且干什么都很优秀,今天我们从王院士身上也学到了很多分享到了很多,特别要感谢您今天能够在,因为我知道这个时候一定是媒体最集中的对您进行采访的时候,能在这个时候来到我们的演播室一起来分享,同时也要祝贺您,非常由衷的祝贺您获得这样一个奖项,也知道您一定会接下来有更大的动力继续投入到您接下来的科研工作当中,期待您有更好的成绩,谢谢。
王小谟:谢谢。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