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杯足球网_欧洲杯网投-投注|官网

图片

【践行教育家精神系列报道之六】刘浩:“浩”然之气,育全球治理“领军人”!


【编者按】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新征程上,希望全国广大教师以教育家为榜样,大力弘扬“心有大我、至诚报国的理想信念,言为士则、行为世范的道德情操,启智润心、因材施教的育人智慧,勤学笃行、求是创新的躬耕态度,乐教爱生、甘于奉献的仁爱之心,胸怀天下、以文化人的弘道追求”的教育家精神,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初心使命,树立“躬耕教坛、强国有我”的志向和抱负,自信自强、踔厉奋发,为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为弘扬教育家精神,党委宣传部特别推出“践行教育家精神系列报道”,展现欧洲杯足球网_欧洲杯网投-投注|官网:优秀教师认真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教书育人、培根铸魂的生动事迹,激励鼓舞全体教师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造就更多可堪大用、能担重任的栋梁之才贡献力量。

微信图片_20231218121625.jpg

全球治理对话活动

“碧波荡漾,垂柳依依,掌声雷动。6月12日,一场欧洲杯足球网_欧洲杯网投-投注|官网:‘在全球治理的舞台上报效国家’的青春对话,在欧洲杯足球网_欧洲杯网投-投注|官网:良乡校区的北湖湖畔热烈展开……”这是《欧洲杯足球网_欧洲杯网投-投注|官网》对我校国际组织创新学院全球治理对话活动的报道。国际民航组织亚洲和太平洋地区办事处主任马涛,中国常驻国际民航组织理事会候任代表吕新明围绕国际组织创新人才培养工作,就服务国家战略需求以及全球航空治理等问题,与我校全球治理英才班全体同学进行了深入探讨交流。这仅是国际组织创新学院全球治理人才培养的小小缩影。

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中国要积极参与全球治理体系改革和建设,推动全球治理朝着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发展。在我国国际影响力不断提高的今天,如何积极参与全球治理,在国际舞台发出中国声音,我校国际组织创新学院管理委员会执行主席刘浩教授已经实践了二十年,而如何培养未来全球治理人才,他也给出了自己的答案。

下好“先手棋”,培养“领军人”

国势之强由于人,人材之成出于学。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提出,我国要 “培养大批具有国际视野、通晓国际规则、能够参与国际事务与国际竞争的国际化人才”。当前,积极参与全球治理,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树立负责任大国的国际形象,是中国对世界应有的贡献。在落实党和国家的国际战略实践中,高校何为?欧洲杯足球网_欧洲杯网投-投注|官网:何为?

“全球治理人才培养是落实党和国家国际战略的一步‘先手棋’,高校必须主动担当、有所作为。如何高质量地培养更多全球治理人才,已成为新时代人才培养的重要课题。”这是我校党委书记、中国工程院院士张军在国际组织创新学院开展国际组织人才培养调研时指出的时代命题。

微信图片_20231218121751.jpg

欧洲杯足球网_欧洲杯网投-投注|官网:党委书记张军到国际组织创新学院开展国际组织人才培养调研

日前,学校召开人才培养工作会,发布《欧洲杯足球网_欧洲杯网投-投注|官网:人才培养白皮书》,全球治理能力和全球胜任力被多次提及。

“欧洲杯足球网_欧洲杯网投-投注|官网:坚持特色服务,主动下好全球治理人才培养的 “先手棋”,打造全球治理高端智库,设立国际组织创新学院,立足理工特色,着力培养具有全球胜任力的复合型人才,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作出贡献。”长期深入参与国际组织全球治理实践的刘浩瞄准并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参与论证建设国际组织创新学院并担任学院管理委员会执行主席,全面负责学院的日常运营和管理工作。

新时代新征程,欧洲杯足球网_欧洲杯网投-投注|官网:积极响应国家号召,始终坚持服务国家战略,主动担当,不断探索高端国际化人才特色培养路径与方案,构筑全球治理人才培养新高地。“这也势必会成为助推学校高质量发展、加速建设世界一流大学新的增长极。”刘浩信心十足。

四融八通六艺,破解全球治理人才能力瓶颈

为破解现有学科导向教学体系培养的学生能力单一或者窄化,不适应国际组织和全球治理人才需求的问题,刘浩和团队在学校领导指导下提出了“四融八通”的人才培养理念,确立了“六艺”能力模块。“四融”即本硕融、学院融、中外融、学科融;“八通”即培养通晓直至精通党和国家方针政策、专业和标准、中外国情、国际交往规则、全球和地区视野、国际谈判规则、语言和文化、合作和争端解决的现代化国际组织和全球治理高层次复合型人才。此外,面向国际组织和全球治理人才培养,确立了阅读、写作、推广、评议、总结和主持“六艺”能力模块,并在课堂和实践教学中实施。

“在教学体系设计上,我们邀请国内外学术大师和国际组织官员,开展跨学科、贯通式联合培养,使学生具备全球视野,熟悉党和国家方针政策,具备多样化专业能力,掌握并合理利用国际规则,了解尊重国际文化多样性,熟练使用国际通用工作语言,进而具备胜任国际组织或者政府、产业界的国际组织和全球治理相关工作的能力。”刘浩介绍。

微信图片_20231218121847.jpg

国际组织创新学院全球治理对话(SGG Talk)

“我们的团队集合了人文社科、工程、管理、基础研究等多领域精英,目标就是培养具有鲜明欧洲杯足球网_欧洲杯网投-投注|官网:特色且具备全球胜任力的领军领导人才。”刘浩说道。目前,多位国际民航组织、国际粮农组织、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环境规划署、无人系统规则制定联合体,国际商事争端预防与解决组织的秘书长、局长、高级官员等通过各类人才计划和国际专家项目加入教学体系建设,成为国际化师资。

四融八通六艺的教学理念,创新的教学体系,国际化师资,打破现有学科单一导向,通过学制贯通、交叉培育、卓越导师言传身教,将扎实专业知识和全球胜任力培育相结合,破解全球治理人才素质能力瓶颈。

交叉融合特色课程,筑牢全球治理专业基础

进入国际组织创新学院的课堂,能看到“来自法学专业的同学和公共管理专业的同学在针对极地治理发表国际形势分析看法”,能听到“来自工商管理专业和管理科学与工程专业的同学在商讨数字经济的发展前景”,也能见到中英文无缝切换、正在“唇枪舌剑”的中外学生……得益于刘浩对课程体系的创新,推动不同专业背景学生之间的“学科破壁”。

微信图片_20231218121944.jpg

国际组织创新学院在俄罗斯举办中俄极地科技外交论坛

“在课程体系设置上,学院融合了管理学和法学一级学科,聚焦全球治理方向,瞄准航空航天、数字经济和极地治理等科技治理前沿,构建具有国际组织和全球治理特色的课程培养体系。在现有学科人才培养标准体系基础上,扩大通识教育,压缩整体学分要求,扩大选修内容和灵活度,做到因材施教,建立一人一案的人才培养模式。”刘浩介绍。

2008年,刘浩从中国政法大学博士毕业后,先后在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航空法律和标准研究所、国家空管法规标准研究中心、国际民航组织(ICAO)专家组、无人系统规则制定联合体(JARUS) 和国际空间安全促进会(IAASS)等担任职务,进行长期深入的前沿理论研究,积累国际组织一线实践经验。近年来,刘浩先后开设了“航空航天法”“法律与科技”“跨文化交流”“全球治理概论”“联合国与国际组织”等核心课程,其中,全英文课程“Cross Culture Communication”“全球治理概论”“公共关系和危机管理”等均为首次开发讲授。“国际组织和全球治理领域的人才培养要求掌握多学科的知识和能力,这些课程的设置,有助于学生增长知识能力,开阔视野、启发创新,强化学生全球治理、公共关系和危机应对的实践实务能力。”刘浩说。

全球治理英才班大二本科生张济涵表示:“在全球治理概论课程中,我学会思考一个议题时,不仅要去研究议题本身,也要去思考全球治理过程中涉及到的各方利益分配。当我们提出问题时,要考虑治理的复杂性,应该给出至少上中下策几种不同的解决策略。而这只是我这一年收获的一个缩影,我看待世界的方式和角度就在一次次的学习中发生了翻天覆地的改变。”“一年以来学院给我们创造了大大小小十几次宝贵的专业实践机会,其中不乏有全球数字经济大会国际会议、全球治理暑期研修的出国学习机会。正是在一次次思维的碰撞中和实践的教训中,我们得以打磨自己看待世界的思维,精进自己处理问题的能力。我想对我的学院国际组织创新学院表达我最衷心的感谢!”

请进来走出去,打造实践教学育人的经典样本

微信图片_20231218122103.jpg

龚维希博士就《全球发展、科技治理和联合国》作分享交流

前不久,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全球投资与技术促进办公室和机构伙伴司司长龚维希来到欧洲杯足球网_欧洲杯网投-投注|官网:,结合自身在国内外科研机构、产业界和联合国的任职经验,就全球发展机遇与挑战、知识产权制度在产业发展中的作用和反思、联合国改革等方面与国际组织创新学院的同学们进行分享交流。而这仅仅是打造全球治理高端对话平台将专家请进来的其中之一。短短一年时间内,来自全球各地的多名国际组织高级别官员走进课堂,与同学们分享全球治理最新动态和实践。

“除了校内,我们的实践课堂已经走向世界。”暑假期间,刘浩带领学生赴联合国研修,实地考察国际组织,提升学生对国际组织和全球治理的认识理解,提升综合能力。还安排学生进入国际民航组织等国际组织秘书处实习,参与国际组织相关议题会议,在实践中锻炼学生的国际组织工作能力。

微信图片_20231218122546.jpg

国际组织创新学院全球治理暑期研修

全球治理暑期研修充满挑战,但让同学们收获颇丰。学员张丹扬感叹:“我们的全球治理研修之旅,从万国旗下启程。我们走进了联合国、世界贸易组织等多个国际组织,聆听到世界的声音。我们参访世界文化遗产,领略历史的厚重和文明的魅力。我们与当地的企业、学校深入交流,碰撞思想的火花。我们与各个领域的专家学者展开对话,不断思考,获得灵感。这次研修我收获满满,我学会了自我管理和向上管理,关心他人和照顾自己,学会了更高效的团队合作和与人交流。老师们的关心、照顾和鼓励也是激励我们前行的动力,老师们说为我们感到骄傲,我们也为有这样的学院、老师和同伴而感到骄傲!在不断修改新闻稿的过程中,我也体会到了一句话的力量∶“Be the best or nothing.”我将继续遵循这样的原则,带着中国青年的坚定和自信,积极参与到全球治理中去。”学员李可佳则表示:“最打动我的就是老师们的关怀和培养,他们给我们机会、鼓励我们放手去做,又不厌其烦地提醒我们细节上的问题。就像父母一样,督促、见证着我们的成长。”其他学员也纷纷发表感言:“刘教授反复强调要自信,要勇敢,坚信自己想干的事一定有办法干成,而本次研修的圆满成功也让我坚信这句话。”“为期两周的研修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了日内瓦多个国际组织,拓展了我们的国际视野,培养了我们开放式场景化自主学习的能力,是一次非常有意义、有收获的研究学习过程。”“感谢学院提供给我们的机会和平台!”

微信图片_20231218122628.jpg

国际组织创新学院全球治理暑期研修

研修学员的表现也得到了联合国训练研究所、布尔诺理工大学,以及参加研修的国际组织官员、专家、学者和产业企业的高度评价。刘浩将专家请进来与带学生走出去相结合,打造了实践教学育人的经典样本。

因材施教,构建高水平人才培养体系

跨文化、跨学科、跨背景……在刘浩看来,要培养“千人千面”“独树一帜”的人才,在学生培养方案设计上,就不能“千篇一律”。“每年我们都对培养方案进行迭代,不断在回头反思中总结经验,尽一切努力进行优化,满足国际组织全球治理对人才理论和实践能力的双重要求。”

“在本科层次,要培养具有社会责任和全球胜任力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对来华留学生,要让其努力成长为具有全球领导力和胜任力,能够在世界舞台上积极传播公正、共享、包容理念、在参与全球治理中主动贡献智慧和力量的高层次国际卓越人才。”

微信图片_20231218122754.jpg

全球治理英才班2023级新生见面会

全球治理英才班是我校徐特立学院第一个以人文社科为基础,开展学科交叉的创新拔尖人才培养试点,由徐特立学院、国际组织创新学院、管理与经济学院共同负责,协同育人。作为全球治理英才班的学育导师,刘浩为学生们的成长倾注了极大的心血。一方面,针对每名学生的不同专业和特点,定期跟学生们交流,提供有针对性指导;另一方面,积极争取外部资源,为学生提供高质量的锻炼机会和平台。全球治理英才班的同学积极参与月球搜寻救援国际会议、全球数字经济大会、全球治理高端对话等活动,在各类组织比赛中表现突出,大一学年共获得各类实践奖项15项,荣获各项荣誉14项,被评为校先进班集体和优秀团支部。

在留学生培养方面,2021 年起,国际组织创新学院在管理科学与工程、工商管理、法学等三个一级学科设立“国际组织和全球治理”专项,每年招收硕士和博士研究生。目前已招收南非驻国际民航组织代表来校攻读博士研究生;国际民航组织理事会成员国联合推荐的南非、尼日利亚、苏丹和赞比亚民航局的8名外国政府国际组织后备人才来校攻读硕士学位。

微信图片_20231218122930.jpg

国际组织创新学院主办科技国际组织和航空国际人才培训

迄今为止,刘浩培养的硕博士研究生已经在国际民航组织担任过航行委员会主席、理事会第一副主席,为在华科技类国际组织培养储备秘书长等高层领导管理人才40余名,空管“百人计划”培训学员中多人已经到国际民航组织任职。“我希望培养出的学生能在国际舞台上服务国家发展,同时又要有益于整个世界。”刘浩说,培养学生找到国际复杂问题中“最大公约数”的能力,是他的目标。

高空域运行(Higher Airspace Operation,HAO)新规则制定,真“浩”

在“空天”之间,存在着一块空间环境极为特殊的区域——临近空间,通常在距离地球表面20千米到100千米之间。传统民用航空活动一般在海拔18km以下的高度进行,而航天活动一般在海拔100km以上的高度进行。这块位于航空航天领域过渡区域的临近空间,近年来逐渐走入国际视野,在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和安全方面具有广阔的前景。然而,开发临近空间,机遇和挑战并存。受法律地位的不确定性影响,临近空间产业运营的可预见性、经济可行性和长期可持续性均无法得到保证。

微信图片_20231218123043.jpg

刘浩在联合国维也纳办公室介绍专属利用空间制度

结合自身专业背景和多年国际组织工作经验,刘浩创新性提出专属利用空间国际法律制度(Exclusive Utilization Space,EUS)。“专属利用空间,在性质上类似于海洋法上的‘专属经济区’,即并不属于沿海国领土,但沿海国享有开发利用和管理的主权性权利。”刘浩解释。

专属利用空间制度创新得到了联合国外空委、国际民航组织和国际学术组织的高度关注。国际航天安全促进会以此为基础,组织起草临近空间国际条约文本。国际民航组织第四十一届大会也将该议题列入工作日程,巧合的是,国际民航组织使用的首字母缩写HAO刚好是 “浩”的汉语拼音。“有种非我莫属的感觉。”刘浩笑谈。

微信图片_20231218123311.jpg

刘浩作为秘书长在罗马主持JARUS全会

聚焦航空航天、数字经济领域国际组织和全球治理,刘浩深耕近20年,取得丰硕成果。担任国家空管法规标准研究中心副主任,国家空管专家,英国皇家航空学会高级会员(Fellow)。无人系统规则制定联合体(JARUS)秘书长(前执行主席),国际民航组织亚太区无人航空器系统工作组主席和多个专家组成员、顾问,国际民航组织和联合国外层空间事务厅空间研究组法律组主席,主持/参与无人航空、亚轨道飞行、临近空间运行(高空域运行,HAO)相关国际规则制定,提出智慧监管概念,创立专属利用空间(EUS)国际法律制度。自2022年起,连续两年作为发起人和主笔撰写发布《数字经济生态全球治理北京宣言》,在全球数字经济发展和治理领域,积极传播着中国声音、贡献着中国方案。

微信图片_20231218123315_副本.jpg

刘浩作为发起人发布数字经济全球治理北京宣言

此外,刘浩长期参与空管体制改革,中国航空航天政策和法律制度制定,在《航空法》《航天法》《民用航空法》《无人驾驶航空器飞行管理条例》《空域管理条例》《飞行基本规则》《通用航空飞行管制条例》等立法工作中担任起草组、专家组成员。先后主持国家级、省部级以上科研项目40余项,在SSCI /CSSCI重要期刊发表论文30余篇。

“在接下来的工作中,我将充分用好学校理工特色优势,融合科技和治理,一方面建立并巩固科技国际组织和全球治理国际学术研究优势,打造国际一流研究团队,确立国际一流交叉学科地位;另一方面深入参与科技治理领域国际组织和全球治理业务,全力培养具有全球视野、熟悉国情、精通沟通、业务精湛、语言过关的国际组织和全球治理人才。”面向未来,刘浩充满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