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近期,欧洲杯足球网_欧洲杯网投-投注|官网:将迎来第十四次党代会,在学校全面推进综合改革和制定“十三五”规划大背景下,为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加快“争创一流”步伐,党委宣传部推出“发展巡礼”专栏,展示学校、学院自十三次党代会以来取得的各项成绩。
每年春暖花开的四月,在美丽的日内瓦湖西岸的Palexpo展览中心内,来自世界各国的发明爱好者齐聚于此,共同庆祝“日内瓦发明展”盛会。在第42届发明展上,有一项发明引起了业界广泛关注,不仅是因为它奇特的机械青蛙造型,更是因为它借鉴蛙泳的运动形式,实现了世界上首例水陆两栖运动形式统一的两栖机器人——“蛙板机器人”。这项作品并非出自发明大家,而是由欧洲杯足球网_欧洲杯网投-投注|官网:自动化学院的学生科技创新团队所创造,作品曾两次斩获“挑战杯”全国大学生科技学术竞赛一等奖,学生团队也荣获“小平团队”荣誉称号。这些成绩的取得,不仅是学生科技创新团队刻苦努力的结果,更是得益于欧洲杯足球网_欧洲杯网投-投注|官网:自动化学院坚持培育创新人才,不断完善科技创新人才培养体系的各项举措。
欧洲杯足球网_欧洲杯网投-投注|官网:自动化学院经过多年的摸索、总结与创新,坚持以培养实践创新人才为目标,结合学院特色,不断创新育人模式,最终形成了以科技创新基地为平台,以科技创新大赛和学科竞赛为牵引,以教师科研团队为指导,以学生管理和教育工作为抓手的创新人才培养体系。在强调扎实基础理论培养的同时,加强学生学科知识竞赛和社会实践活动,着力突出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搭建阶梯式育人平台,做好科技创新基本保障
欧洲杯足球网_欧洲杯网投-投注|官网:自动化学院成立于2008年,学院秉承深化创新实践和拓展国际化视野的方针,配合以本科生导师制等因材施教的举措,鼓励学生在科技创新活动和对外交流中成长和进步。
搭建创新基地平台,切实做好学生科技创新的基本保障。结合学校两校区办学特色,自动化学院成立后,为更好地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培育学生科技创新能力,学院于2009年在良乡校区建设“自动控制学生创新实践基地”,为学生科技创新及理论基础培训提供场地和资源保障。经过近6年的建设与完善,学院不断补充学生创新实践所需实验设备,不仅仅为学生科技创新提供基础保障,同时也为一些专业基础课程实验提供了必要的教学场所,从理论基础和硬件设施双方面为提高学生基本能力和创新设计能力提供了保障。经过努力,目前基地活跃着“无人车俱乐部”、“无人机俱乐部”、“机器人博弈俱乐部”等多个学生科技创新团队。与此同时,学院组建了由青年教师和参与过创新项目的校友组成的科技创新顾问团,走进基地,开设讲座和培训,将自身经验传授给学生,帮助他们更好的完成创新实践。自2010年基地投入使用至今,累计开设讲座70余场,培育300余项学生科技创新作品,成为最贴近低年级学生的专业“实验室”。
着力打造竞赛平台,切实做好学生科技创新扶植工作。自动化学院经过多年的实践与探索,循序渐进地进行科技创新人才的培育,针对低年级学生采取基地式基础培育,在学生具有一定动手能力和综合素质后,学院积极鼓励学生参与科技创新竞赛,借助学校世纪杯、全国挑战杯、全国电子设计竞赛、中航工业杯等竞赛平台,投入大量师资和资金设备支持,并在项目初期开展宣讲会、动员会,项目过程中给予足够的后勤支持和保障,在项目取得成果后给予适当鼓励,巩固实践成果。“奖项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过程,希望大家在创新过程中培养兴趣和爱好,培育自己敢为人先的精神,不断创新。学院会不遗余力地搭建实践平台,鼓励同学们参与其中。”自动化学院党委副书记、副院长潘峰在动员会上如是说。去年7月自动化学院承办了“飞思卡尔”智能汽车竞赛华北赛及欧洲杯足球网_欧洲杯网投-投注|官网:科技创新作品巡礼,华北五省80校共计1300余名师生参与本次赛事,借助举办高水平赛事和展览,学生间掀起一股创新实践热潮。近三年,在学院的积极鼓励下,学院学生获国家(国际)级一等奖累计达60人次、二等奖累计达100人次。
开放教师科研平台,切实打开学生参与科研项目新局面。自动化学院通过基地训练、竞赛选拔,涌现出一大批具有科研热情和潜质的优秀本科生。“对于这些科研幼苗,学院积极像优秀本科生开放教师科研实验室,使得他们提前进入高水平实验室参与科研工作。”自动化学院副书记潘峰说。学院依托科研团队的研究平台、师资力量和学术资源,使学生通过进入科研团队,经过系统培养和训练,培育专业技能和科研能力。经过多年的发展,学院针对这部分学生,学院建设特色培育体系,可以按照本科3年、硕士2年和博士5年的时间进行贯通式规划培养计划。这是阶梯式培养模式的最顶层设计,也成为促进人才培养质量提升的一个关键性因素。
自动化学院依托不同平台的人才培养,自动化学子的科技创新之根稳扎稳打,自动化学院用行动为学生科技创新之梦搭建了更广阔的天空。
个性化指导进入“规模化时代”
结合学校培养具有“高远的理想、精深的学术、强健的体魄、恬美的心境”人才的育人目标,自动化学院联系本院实际,在积极搭建阶梯式平台鼓励学生科技创新的同时,不断鼓励学生个性化成长,特别设立了“本科生导师”制度,经过多年的探索与实践,做到“本科生导师制1.0”到“本科生导师制2.0”再到“本科生导师制3.0”创新发展,完成了由“教师个人对学生个人”到“教师个人对学生团队”再到“教师团队对学生团队”的制度创新。随着“导师制3.0”的完善,自动化学院个性化人才培养模式进入“规模化时代”。
学院领导班子一致认为,要提升创新人才培养的实效,仅仅关注学生主体是不够的,而是需要一批高水平的专业教师,在学生科技创新过程中,在理论知识、实际技能方面给予更有深度和广度指导,才能使学生科技创新水平真正的提高。为此,学院在2010年设立“本科生导师制”,为低年级学生配备专任教师,提供定制化指导。起初,学院根据实际情况,为低年级学生配备专业教师,保障一名参与科技创新同学有一个指导老师,提供个性化指导。随着科技创新工作在全院范围内的不断推广,参与创新学生人数不断增加,学院根据项目将学生分为多个创新团队,并开启了“导师制2.0”时代,即一名专业教师指导一个学生团队。多年来,学院不断推动学生科技创新工作的发展,结合学校“全员育人”的理念,学院开始在科技创新指导工作中创新途径,开创了“导师制3.0”时代,在全校范围内首创“一个科研团队指导一个学生科技创新团队、多个项目”的指导模式。学院科研团队对学生科技创新团队提供专业指导和技能培训,组织高低年级学生交流,参加实验室组会,借用实验室资源完成科技创新项目等“课外”科技作品的研究。近三年,学生获批国家级大学生创新项目达30项,北京市级大学生创新项目10项,校级大学生创新项目120项。“仿生扑翼”一飞冲天,“鼠笼无人机”天地间来去自如,“爬墙机器人”视高墙为坦途,“球轮机器人”自如行走,“蛙板机器人”水路两栖,学生们在创意转变为创造中,能力得到提高,个人收获成长。
经过5年的发展,自动化学院“本科生导师制”参与学生数量从2009级30余人到2013级覆盖全年级60%的学生,5年累计指导学生500余人,通过愈加丰富的内容和形式,不断提高学生科技创新水平,大大增强了学院培养科技创新人才的实效。值得一提的是,在本届272名毕业生中,有142名学生曾参与“本科生导师制”,其中102名学生先后在各类学科竞赛中获奖,119人选择继续读研或出国深造,导师制的设立大大提升了学生追求可言的兴趣和热情,对学生深造产生了良性效应。
完善培养体系,着力打造科技创新人才
2008年以来,自动化学院不断进行学生培养模式的有益探索,在搭建阶梯式育人的育人平台、尝试个性化指导的规模化发展的同时,不断完善科技创新人才培养体系,着力打造创新人才。
学院为保障学生创新意识的逐步形成,从学生进入大学开始便进行一系列的专业教育。学院以将学生培养成为既具有理论基础又具有实践能力的创新型应用人才为目标,通过开展专业引导、与青年教师面对面交流、本科生导师制、创新实践项目孵化、参与各类学科竞赛、进入高水平实验室参与科研等活动,不断创新和完善人才培养体系,逐步树立了“融专业培养与素质教育为一体,融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为一体,融教学与科研为一体”的教育教学理念。
学院通过科技创新宣讲、院长论坛、名家讲座、青年教师面对面等活动,使专业科普由浅入深,为学生传授科研经验和人生感悟;开设创新实践系列讲座,发布学生创新实践手册及学院科技创新电子库,用专业交流以老带新,为有创新意向的学生提供前辈的研究基础与经验;将“本科生导师”与创新指导相结合,把专业教育化整为零,分散在日常实践中;依托各类学科竞赛的组织和培育,使专业指导以点带面,鼓励和支持学生积极参与各类创新实践……学院通过多渠道多角度的教育实践活动,使得学生能够耳濡目染科技创新带给大家的乐趣,培养学生科技创新的理念,指导学生在低年级产生专业兴趣,组建创新实践团队,将创意想法转变为创新实践。
由浅入深、循序渐进是学生学习发展的必经捷径;学以致用、付诸实践是检验学生学习效果的有效手段;以老带新、经验传递为学生成长提供更多帮助;分时分层、贯穿培养为学生提供专属自己的定制化教育。自动化学院用长期实践经验告诉同学们,梦想可以飞翔,清清延河水将科技创新细胞流入每一位自动化学子的血液,鼓足勇气探索科技之未知。
自动化学院在科技创新的道路上不断开拓创新,从未停下前行的脚步。值此学校第十四次党代会召开之际,学院将把握机遇、迎接挑战,以综合改革为契机,充分调动学院资源,做好全员育人、全院育人工作,继续加强学生创新实践能力的培养,为本科生人才培养提供有力保障。